桥梁工程墩柱安全施工专项方案

 一、施工方案

1、施工准备

1.1、技术准备

项目经理及项目总工组织相关施工员、质检员以及主要工程施工人员进行技术资料和施工图纸的阅读,详细了解工程设| , c \ \ v @ m计意图、根据工程特点和设计要求以及相关的规范要求。做好各种工程技术交底,形m \ v e成文字记录,分别进行一二三级交底。交底内容包括:工程概况、施工准备、施工顺序、施工工艺及方法、操作要点、注意事项、验收规范及标准、人员、机械使用及施工安全等相关事项。

1.2、现场准备

为确保文明施工,安全生产,为标准化管] X e 2 j V t理创造良好的基础,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现场进行精心布置,合理利用场地,使整个施工过程衔接有序,有条不紊。

施工现场已做好“四通一平”工作,施工前` z . _ C X 7 *,对施工场地D W w c提前布置好相应的围挡,设置反光锥和警戒线,并在路口安放道路指示牌,保证施工过程安全和交通便利% m Y : = F。合理布置八牌一图,安全生产标识标牌{ ~ m # + c,防落、坠物标志。

1.3、材料准备

本工程所用的原E i Y E F k f材料、成品及半成品,根据工程施工进度分期、分批进场,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地材考虑料源的d R : \ * v供应能力、工程进度、气候条件等因素,结合施工高峰期需要量,保证有充足的储备。材8 | b { L H h料进场后,物资部门协同质检部门对进场物资进行清点、检查,对周转材料进行重点检查,要求钢模板板面平整无大的翘曲,板肋齐全完好,正W w ;反面无水泥块及杂物,板面无打孔凿洞;支架钢管无弯曲,无切割,无压扁,端头无变形、堵块。

1., @ ,4、资金准备

根据施工总体部署及工期要求,为了保证施工所需物资、机械及劳动力准备充分,已提前准备了充足资金,以保证工程运| s g J F _ .转通畅,材料进场| ; n n I F及时充足、劳动力进场及时,保证工期。

1.5、施工临时用水、用电

施工用电采用附近变压器就近接入,架空或埋地拉到施工现场配电箱,再分施工设备用电和照明用电分开设置,用分支线路引至各需要地点。施工用水采用自来水,生产、生活用水S f Z Z ^集中排放,统一处理。

2、人员、# C 3 O H C g b K材料、机械安排 

2.1、项目部人员安排

桥梁工程墩柱安全施工专项方案

2.2、劳动力使用计划表

桥梁工程墩柱安全施工专项方案

2.3、材料使用计划表

桥梁工程墩柱安全施工专项方案

2.4、机械设备使用计划

桥梁工程墩柱安全施工专项方案

3、墩柱施工

墩柱施工工序:施工准备→绑扎钢筋→钢筋骨架安装Q ) + r $ % [ H z→场地硬化→搭设钢管脚手架操作平台→拼装模板→浇筑混凝土→养护并拆除模板→砼养生。

盖梁支撑平台采用墩身穿钢棒法设置% 2 X K 7 # & h v,每半幅桥中间墩柱钢棒位置为盖梁底以下16cm(槽钢分配梁)+45cm(工字钢纵梁)+45cm(工字钢托梁)+30cm(沙箱)+1cm(钢棒固定梁)=137cm;两侧墩柱钢棒位置为盖\ 0 N | & 6 i梁底以下16cm(槽钢分配梁)+45cm(工字钢纵梁)+30cm(沙箱)+1cm(钢棒固定梁)=92cD z Y E e 7m。钢棒底部增加钢筋网片对墩柱进行局部加固处理。

3.1、支架施工

由于操作空间最高处为# D % { L S Q u14.39m,本工程采用满堂支架作为墩柱和盖梁操作平台,支架搭设前,进行e G w E ^ 9 $ N /场地硬化,设置排水,牢固安装立杆脚撑,满足施工需求。

墩身为圆柱墩形式,墩高为9.61~14.38m,两墩间5.798m。外架的搭设十分重要,本工程采用落地式满堂脚手架,支架采用Q235钢管Φ48×3.5,沿9 : : 9 A F 1墩身四周边搭设,离墩身3_ ; 5 I 6 k / \00mm,立杆间距1200mm×1200mm(墩周加密为1100mm×u % $ G1100mm),步距1500mm,搭设高度h J e要求高于操作面不少于1.2m(墩O G $ V N N F X柱钢管支架平面、立面、侧} S r A面示Y B j , 1 (意图如下所示)。

支架范围场地采用炮渣回填,分层碾压,面层浇筑6cm厚砼硬化处理。且在支架周围预留排水槽,由最低处将积水排入长岭河

桥梁工程墩柱安全施工专项方案

支架基础处理示意图

架子搭设工艺流程:在承台顶面砼上弹线、立杆定位→摆放扫地杆→竖立杆并与扫地杆扣紧→装扫地小横杆,并与立杆和扫地杆扣紧→装第一步大横杆并与各立杆扣紧→安第一步小横杆→安第二步大横杆&r% J P G iarr;安第二步p E 2 F 6 y W小横杆→加设临时斜撑杆,上端与第二步大横杆扣紧→安第三、四步大横杆和小横杆→安0 W T M K装上层与塔柱拉杆→接立杆→加设剪力撑→铺设松木脚手板,绑扎防护及档脚板、立挂安全网。(见以下示意图)

桥梁工程墩柱安全施工专项方案

1―外k 3 ] h t e N # #立杆;2―内立杆;3―横向水平杆;4―纵向水平杆. = x;5―栏杆;6―挡脚板;V 9 H 5 \ b 2 x7―直角扣件;

8―0 ^ ] G i u旋转扣件;10―横向斜撑;1[ & a s1―主立杆;12―副立杆;13―抛撑) 5 o 9 * & & j;14―剪刀撑;16 ( b ( $ : \5―垫板;

16―纵向扫地杆;17―横向扫地杆;

桥梁工程墩柱安全施工专项方案

支架平面示意图

桥梁工程墩柱安全施工专项方案

支架侧9 B e 2 ^ % T面、立面示意图

支架搭设注意事项:

1、满堂脚手架不得与墩柱模板支撑相连;

2、架体基础应压实,并做表面硬化处理;

3、架体外周边地面应有截、排水措施;

4、架体外围应满设竖向连续剪刀撑;

5、架体内应按JGJ130-2011规定设置竖向和水平剪刀撑;

6、作业平台应满铺脚手板,下方应张挂水平安全网,临边应设置防护栏杆。

支架安装完成后,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组织监理单位、业主单位和设计单位组织支架验收,验收) n 6 E l u合格后方能进行下一步的钢筋模板安装。

3.2、钢筋制作及安装

2d m $ , 7 : ! X.2.1、钢筋的质量

 钢筋应无有害的锈蚀9 ] X } | o l k +,无锈皮、油漆、油脂或其它杂质。每批钢材应有出厂试验报告、质量证明、对钢筋0 V 9 $ + ^ 2受损表面其截面积的减少不大于5%,对轻微浮锈要进行除锈处理,每批钢筋都必须试验合格,经监理批准后方可使用。

2.2.j + c2、钢筋的制作成型

 ①钢筋在加工厂加工成型,钢筋加工厂内需设置钢筋操作台、配备电焊机、弯曲机、切割机等,并做好在雨天施工保证7 F } a 9 f 7 N Z措施。

 钢筋的下料:依照设计图纸中各种型号钢筋的设计长度,结合弯成不同角度的钢筋伸长值进行划线下料,同时需Z [ j根据所进钢材的长度、t ] N i f X X o同一种规格型号的钢筋设计的不同尺寸,以及钢筋连接接头宜相互错开,在受拉区纵向受力钢筋接头不得超过其总面积的50%H Y P 4的标准,统一考虑下料。

②钢筋弯曲成5 * ? W ! 9 1型:钢筋的弯曲均应在操作平台和弯曲机上进行,对所下的钢筋料在弯起点和平台上划线标志,也可在平台两端各设置卡盘,手工操作。不同的钢7 Y , ` r O B筋弯曲时应注X 1 # 8意确定钢筋的板桩位置和板距,先从中部做起,将末端弯钩作为r O \ t N最后一个程序。操作弯曲机时也要注意,根据钢筋弯曲部分的图纸要求芯| g Y轴直径应随钢筋大小更换,末端弯钩2.5d,弯起钢筋5d。对复` J m v \ R杂的弯曲, u J 7 P s ` j钢筋都应进行试弯一根,然后检查其弯曲形状、尺寸是否和G = p设计要求相符,方可再进行成批生产。

③钢筋的连接:墩身钢筋采用双面搭接焊连接,并对每条焊缝进行检查,对钢筋的抗拉强度和冷弯均按照一定的频率进行抽检。

3.3、模板的制作及安装

2.3.1、模板设计与制作、安装

为保证砼外观质量,加快施工进度h 3 S D,模板采用1h 9 d A Lm和3m两Q { #种分段定型钢模9 a ~ m 6 @ z板拼接,以适应1#~5#墩柱不同柱高,。

面板采用Qw s ( v G235-A,6mm厚G p # 1 | ?钢板,竖肋采用8#槽钢,水平间距为25cm,并与面板满焊。圆弧形横肋采用100 mm宽,10 m* : t Zm厚的钢板,间距为250 mm。法兰采用A3钢,100mm宽,12m] W S = T Im厚的钢板制作,螺栓孔距200mm,直径22 mm。定型模板竖向缝隙拼装后及上、下套% j 9 @模板拼装完成后,每套模板间用M20×60高强螺栓连接,模板拼缝均采用密封条密封。(详见墩柱模板设计图)V I d

桥梁工程墩柱安全施工专项方案

墩柱模板示意图L a H x

2.3.2| ] @ % u Y - j _、模板安装

施工前d f e X { 9 C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l ? P施工人员熟悉和掌握钢模板的施工与操作技术9 ? C h M %。钢模板的布置与施工操作程序均应按照模板的施工设计及技术措施的规定进行。模板使用前,应进行预拼装,对9 k c : | 9 _ ) m各部位几何尺寸、平整度作严格检h 4 x查。正确无误后方可进行立模,每次安装前将模板表面及接缝处清理干净,表面用脱模油涂抹均匀。模板用汽车吊提升与安装,操作工人在操作平台上施工。在起吊模板前,要根据编号,按拼装先后顺序把模板运到墩下。吊装模板应由专人指挥,防止模板在起吊过程中晃动过大与脚手= v 5 ;架碰撞,同时严禁墩下和起吊范围内站人,以确保安全。

2.3.3、安装模板时,平台上要至少两名模板工,在模& d M & n板起吊到安装高度时,用特制的钢筋拉勾把模板拉向墩身,工人分站模板两侧,用手扶持钢模与持力模板联接,固定好q N 0 j W对拉螺{ E ) c \ x y & }杆。如此反复循环至到安装好一层模板后,再安装上一层模板} V Z C E。为了进一步加强模板的稳定性和施工的安全性,用ø1v C T5.5mm的缆风绳对模板进行加固。缆风绳与地锚系接时,缆风绳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一般控制在35°~45°。

2.3.4、模板校正

模板安装好后,对其轴线位置、水平标高,各部分尺寸、垂直度进行检校,直到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高墩施工最主要的是垂直度、高度的控制,本工程采用全站仪与水准仪逐层控制模d 0 O q 8 L ?板的四角坐标、垂直度及高程。采用缆风绳手拉葫芦校正。

3.4、混凝土浇筑

砼采用购买成品商砼,泵车送至工作面,串筒送料防止离析,充分振捣密实。

2.4.1、浇筑准备

  混凝土拌运输车运输到指定位置、泵车将料送入浇筑位置、插入振动器振捣砼,保证墩{ F H身连续浇筑。每次浇筑前,检查并维修便道,保证砼搅拌输送罐车正常的路况要求。_ 9 S e z M Q & W串筒、脚手架与作业人员通道的跳板,不能直接放到钢筋上,必须用支架和@ x r钢管支架平台系数作为O $ x .支撑平台! H u

2.4.2、浇筑前的各项检查

检查模板尺寸是否符合设计及技术规范要求,检查拉杆螺栓是否己拧紧。

检查钢筋是否按设计图规定的截面位置布置,并确保在砼浇筑过程中不变形。

检查模板是否均匀刷涂脱模剂,如模内掉落有木片、钢筋头、焊渣等异物或积水,用高压风吹扫干净。

2.4.3、砼配合比方案

为保证砼有良好的h 0 G ( H L可易性,对砼原材料、配合比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对骨料的最大粒径级配P [ K f c X Q、砂率、最低水泥用量都做了一定的限制,为保证砼和易性掺砼外加剂,砼掺高效缓凝减水剂改善砼的初凝、终凝时间,以满足墩身混凝土施工以及适合砼的泵送要求。

2.4.4、砼浇筑

在浇筑| n f U墩身时注意墩柱的预埋钢筋/ : j 9 U I 9位置及数量等。倾倒混凝土l N c W要求:自高处向模板内倾倒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离析,必须采用串筒,串筒底部离浇筑面高度不得大于2米,以不出现混凝土离析为度;在浇筑混凝土时,在串筒口下面,混凝土堆积高度不得超过1米。混凝土浇筑时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上层混凝土。

2.4.5、振捣作业

本墩身砼浇筑配备数量足够的插Y 1 C n [ 8 7 .入式振捣器,使其振动能力大于砼浇筑能力。砼浇筑时,由工班长统一指挥振动,配备熟练振捣工。

振捣作业中应注意的事项:

混凝土浇筑时分层厚度不大于振动棒作用长度的1.25倍,振动器捣固砼的层厚,对于泵送砼采用30~40cm为宜;使用2 = G I / c插入式振动棒振动时,水平移动间距不得超过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 P 3,考虑到振动器的有效半径,其间距以不超过50cm为宜,与模板保持50mm~100mm的距离;插入式振动棒的振动深度,一般不应超过振动棒长的2/3~3/4,分层浇筑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0mm~100mm,使上下层混凝土结合牢固。

混凝土振捣时遵循快插慢拔的原则,以混凝土表面不再有A 4 W i沉落且无气泡上冒为准,严防出现蜂窝麻面现象。插入时宜稍快,提出时略慢并边提边振,以免在混凝土中留有空洞。

混凝土振捣时采用平行式或梅花式,但是不得漏振、欠振、过振;混凝土浇筑后,应立即进行振捣,振捣时间要合适,一般可控制在25s~40s为宜;振动器不能直接触到布置在模板内的钢筋上;现场有备用振动器,万一出现故障,可以迅速更换。

如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表明混凝土已振捣完成:

①混凝土表面k N n t Y - O s D停止沉落,或沉落不显著;

②振捣不再出现显著气泡,或振动器周围无气泡冒出;

③混凝土表面呈现平坦、浮浆;

④混凝土已将模板边角部位填满充实。

2.4.~ G Q % = B s6、砼施工应注意事项

a、对进场原材料及商砼进行严格把关,不合格的材料不得用于B ( n . = j j O ;施工并及时清理出现场。

b、控制混凝土拌和物的运输时间。如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后发生离析、严重泌水或坍落度不符合要求等现象时,应进行第二次搅I 4 q sf a R - x ) g,第二次搅拌时不得任意z | ` N k @ J B加水。

c、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模板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后方可浇筑。模板内的杂物和积水应清理干净。混凝土B $ = 7浇筑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v + g p p \ \向分层浇筑。

d、混凝土施工V Q m p j z使用插入式振动棒振C V 2 8 4 x [捣。振捣时应注意移动间距不得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n c w ]1.5倍;与模板应保持50~1x , H l 2 ;00mm的距离;每一处振o 7 j z 4 5动完毕后应边* s S 9 Z 3 Z n振动边徐徐提出振动棒;应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

e、控制混凝土的分层厚度,每次混凝土的分层厚度均控制在30~40cm之间,从墩身的内侧顺时针方向布料,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按平行式布置振捣点距模C 2 P i { ! c i板边缘保持5~10cm。振捣作业分层次振捣,振捣时间第一层次为45s~60s/点,30分钟后第二` m {层次振捣时间为20sm U ^ X / h~30s,振捣方向及布点与第一层次相同。振捣以混凝土表面停止下沉、不冒气泡、- n + = J j ( J表面平坦、泛浆为止。

f、浇筑过程中或浇筑完成时,如混凝土表面泌水较多,须在不扰动已浇筑混\ ` . @ v Y x 1凝土的8 L f : H 5 i c条件下,采取措施将水排除。

g、混凝土浇筑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模板稳固情况,当发现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

3G Z d ) W W.5、模板拆除

模板的拆除期限应根据结构物特点、模板部位和混凝土所达到的强度来决定。一般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设计的75%时方可拆除模板,模板拆除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顺序,拆时严禁抛扔,模板拆除后应维修整理,分类妥善存放。

模板拆除过程中要注意高H $ _ P b ) L @ *空坠落和物体打击伤害,拆除过w : r N s : 2 s @程中,作业面下严禁行人通过,并安排安全人员指挥。遇到大风和下雨天气严禁拆模作业。

3.6、混凝土养u ] ! ( m ; V

砼浇筑完后,顶面盖湿麻袋进行砼养护。对墩顶砼外露面,待表面收浆,凝固后即用) F y W麻袋覆盖,并定人经常在模板上洒水。( { b带模养护不少于3天,拆模后,对于墩身外露表面仍要进行不少于14天的湿养护,并对墩身砼表面立即裹塑料薄膜以养护砼。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