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网络交换机选型的几大误区

 自从安防监控从模拟模拟监控转为IP网络监控之后,网络在安防的应用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复杂。无论是安防厂商、集成商还是最终用户,对于监控网络交换机的选型都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容易被踩的坑。.

监控网络交换机选型的几大误区

误区1、交换机的实际性能只有理论值的60%~70%

很多人认为交换机性能只有理论值的60%~7N g o v0%,所以在做监控网络方案的时候计算带机数量留有余量。甚至是交换机厂家,有时候也会这么告诉` * L C你(当然,厂家是真= B v s M c t G这么认为还是出于说服你选高端~ c * Q c R交换机的目的就不: k c D n T w \得而知了)。

实际上,T e / y \ w # F芯片厂商在推出一款交换机芯片的时候,实际交换性能都能达到理论值^ i d,至少目前U j P 8 q市面上还没有达不到理论值的产品(箱式交换机线卡存在阻塞比另当别论)。举个例子,24口全千兆交换机(提供2个千兆上连口,总共26口A ? Y 6 [ 1 [),交换容量必须≥52Gbps,转发速率&gy c / k | : ) g 4e;V f $38.68Mpps/S,才能称为线速交换机。如果真遇到线速交换性能只有60%~70%的交换机,那只有一种可能,买到了次品。

误区2、盲目5 v w d b根据交换容量、摄像头码流计算交换机带机数量W U C 2 k C

很多人在选择选择交换机的时候,习惯把交换机的交换容量简单除以摄像头的码流,然后计算出交换机的能带的摄像头个Y L . P n数。d B 0 R |根据这个算法,一台24口全千兆交换机,每个端口速率都是1000Mbps,下连端口只要合计接入不超过250路i 0 1 i L4Mbps码流的摄像5 X R 6 R头就没有问题,那整台交换机就可以带几千路?有人会说没有考虑上面提到的实际性能只有理论值的60%~70%,姑且按这个逻z m B ?辑,下连端口t % A I o r \合计不超过150路也没有问题,整机可以带1000多路?

显然不是,这种算法只考虑了下连端口,全然J l k 4 L H d G 3不管上连端口的性能。实际上,监控网络中,对于接入层交换机来说下连端口是百兆还是千兆并没有太大区别,上连端口性G A s # d & % e f能满足即可;而对于汇聚层交换机来说,则需要同时看上连7 v / V ] - y 5及下连性能。

误区3u m O Q R、认为视频监控不清晰就是就交换机传输性能不足导致的

有的人认为,高清监控视频画面不清r f ? 0 B e晰,是网络速度不够快造成的,实r ; d _际上这也是一个误区。影响监控视频清晰度的因j P 0 o A p素,包括监控数据采集(监控镜头[ 1 - [ / 3)、视频编/解码能力(摄像机、硬盘录像机)等,这是前端设备的性能,与网络并没有太大关系。

误区4、认为视频卡顿也是交换机转发性r ` L G # _ x能不足导致的

估计大多数人都会这么认$ t F m为,视频卡顿、丢包是交换机转发性能不够大导致的。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当某个100M端口向另一个100M端口传输1M的数据流时,是以100M的速率传输了1/100秒。如果这1/100秒时有另外一个100M端口也向同一个100M端口传输1M的数据流,虽然两个端口加起来p I A ) ( I i数据流只有2M,远没有达到100M的带宽瓶颈,但也会拥塞。同理,1000M端口在同一时间点只能接受一^ n e g ] Z个1000M端口传输数据,但可以同一时间点接受10个100M端口传输数据,但超过10个,也会拥塞。

所以,无论传输的数据流有多大,传输的速率都是100M或1000M,只是不同数据流大小传输所需的时间长短不同罢了。当速率相同的情况下,两个及以上的端口在同一时间点向同一端口传输时,就会拥塞。此时缓存如果能够存放4 ( u n z x下拥塞的数据流,就不会丢包,如果缓存存放不下,就会丢包,从而导致视频卡顿。

通过上面分析可以明白,当交换机传输经过的视频流路数越多,瞬间并发的可能性就越W n a大,那么拥塞的概k + $ 3率就越高,这也是为什么汇聚层、核心层设备更容易拥塞的原因。* 6 w ? 8 8 A实时上,安防网络中,卡顿丢包多数是因为这种拥塞而导致的,而不是转发性能导致的。

\ b _ v而言之,监控网络交0 k u 7 + V + - ~N U A m 2 . / D x机的选择,既不能简单的看端口、看带宽,也不能想当然的看经验,而是根据( ? # 3业务特性、网络结构来做合理的规划,选择合适的交换机才能保障视频监控的稳定、流畅。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