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建筑、排水、机电管线交叉、排布避让原则,管线综合策划的重点是屋面、楼层走廊吊顶和地下室。设备机房(给水、消防泵房、空调机房)等部位重点进行排布策划。
一、管道交叉处理的原则
1、排水管道施工时若与其他管道交叉,采用的处理方法须征得权属单位和其他单位同意。
2、管道交叉处理中应当尽量保证满足其最小净l U A t y距,且有R m V m L P F y压管道让无压管、O P _ W & * t G 1支管避让干线管、小口径管避让大口径管。
二、管道交叉处理的方3 y 9 w : | s t法
施工排水管道时,为了保证下面的管道安全又便于检修、上面的管道不F c K o : ; ; # i致下沉破坏,应进行必要的处理。
1、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排水圆管在下,铸铁管、钢管在上。上面管道已建,进行下面排水圆管施工时,采用在槽底砌砖墩的处理方法。上下管道同时施工时,且当钢管或铸铁4 G h a管道的内径不大于400mm时,宜在混凝土管道两侧砌筑砖墩s s ! C v X支承。
2、混凝土4 N c ! ~ 8 ` * w或钢筋混凝土排水圆管(直径<600mm)在下,铸铁管,钢L R X L ] @ } - V管在上,高程有冲突,必须压低下面排水圆管断面时,将下面排水圆管改为双排铸铁管、加固管或方沟。
3、混合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矩形管渠与其上方钢管道或铸铁管道交叉,当顶板至其下方管道底部的净空在70mm及以上时,; V \ 1 e E可在侧墙上砌筑砖墩支承管道。当顶板至h B a其下方管道底部的净空小于70mm时,可在顶板与管道之间采用低强度等x X o g ; : l S Y级的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填实,其荷载不应超过顶板的允许承载力,且其支承角不应小于900。
4、圆形j 8 a r * -或矩形排水管道在上,铸铁管、钢管在下,上下管道同时施工时,在铸铁管、钢管外加套管或管廊。
5、排水管道在上,铸铁管、钢管在下,埋深较大挖到槽底有困难,进行上面排w ) ] l 1水管道施工时,上面排水管道基础在跨越下面管道的原开槽断面处加强。
6、当排水管道与其上方电缆管块交叉时,宜在电缆管块基础以下的沟槽中回填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石灰土或砌砖。排水管道与电缆管块同时V } #施工时,可在| + F e +回填材料上铺一层中砂或粗砂。电缆管块已建时,回填至电缆管块基础底A 5 J v u t V部的材料为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回填材料与电缆管块基础间不得有空隙。
7、一条排水管道在下,另一排L 9 R水管道或热力管沟在上,上下管道同时施工(或上面已y h g建,进行下面排水管道施工)时,下: p G j ) Y面排水管道强度加大,满槽砌砖或回填C8混凝土、填砂。
8、排水方沟在下,另一排水管道或热力方沟在上n W ? W P,高程冲突,上下管道同时施工时,增强上面管道基础A w 8 ! y I,位于下面排水方沟的顶1 0 L板或根据5 0 . y情况,g d ? Y r 7 q N G压扁排水方沟断面,但不应减小过水断面。
9、预应力混凝土管与已建热4 f b @ # h力管沟高程冲突,必须从其下面穿过施工时,先用钢管或钢筋混凝土套管过热力沟,再穿钢管代替预应力混凝G ^ ?土管。
10、预应力混凝土管在上,其他管^ 0 e j s D | #道在下,上面管道已建,进行下面管道施工时,一般在下面槽底或方沟盖板上砌支g M 4墩。
三、机H [ t b a F *电安装工程管线综合排布策划
总则
1.大管优先,小管让大管。
2.有压管让无压管。
3.低压管避让高压管。
4.常温, o / U ? % S & :管让高温、低温管。
5.可弯管线让不可弯管P K P O线、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
6.附件少的管线避让附件多的管线。
7.电气管线避热避水,在热水管线、蒸气管线上方及水管的垂直下方不宜布置电气线路。
8.安装、维修空间≥500mm。
9.预留管廊内柜机、C 6 M ; N风机盘管等设备的拆装距离。
10.管廊内吊顶标高以上预留250mm的装修空间。
11.租赁线以外400mm距离内尽可能不要布置管线,用作检修空间。
12.管廊内靠近中庭一侧预留卷帘门位置。
13.各防火分区处,卷帘门上方预留管线通过的空间,如空间不足,选择绕行。
14.调图初期由业主结合装修确认综合支架使用范围(应明确3 1 f & H D Q综合支架商务成本)。
15.调图初期明确穿梁范围。
16.为节约成本排烟等压力有富余且不; : # O W ~常使用的系统与三条以上的水管排烟\ c ^ b 4 I ` h l上翻让风管。
17.结合万达管控要求,空调水系统尽量不走公区有吊顶的位置(避免检修不变,漏水凝露等风险对公区吊顶部分带来的影响,以及后期试压对公区装; T q ~ K K饰进度上的冲突。)
18.为保证铺内无吊顶区域的美观性,消防、喷淋、空调水系统、常规给排水、等管线在铺内走一起。(是否做综合支架根据前期商务的情况)
19.为保证美观以及减少系统水Z ! : W 7 t } V f损,管道有翻弯时应整跨翻弯。连l _ @ ?续翻弯时可协调业主考虑穿梁。充分利用梁窝解决管线碰撞问题。
20.BIM单位应结合设计图考- j 9 B R D虑阀门,支架,保温等安装空间。
21.原则上管线不超过两层。
22.管线避让原则:有压力让无压、f w F \ V小管让大管、简单让复杂、冷凝水让热水、附件少的管线让附件多的管线、分支让主管、非保温让保温、低压让高压、气管让水管、金属管让非金属管、给水让排水、检修难度小的管线让检修难度大的管线、常态让易燃易爆。
23.管线纵向排布原则:气体上液体下、保温上不保温下、高压上低压下、金属管道C Z i ]上非金属管道下、不常检修上常检修下、电上水中风下。
24.管井道处应结合建筑充分考虑安装检修,阀门操作等空间并不影响建筑功能
机电各专业细则
①:给排水专业
1.管线要尽量少设置弯头。
2.给水管线在上,排水管线在下。保温管道在上,不保温管道在下,小口径管路应尽量支H V p i撑在大口径管路上方或吊挂在大管路下面。
3.冷热水管(垂直)净J u l q 9 P u距15cm,且水平高度一致,偏差不得超过5mm(其中对卫生间淋浴及浴缸龙头严格执行该标准进行检查,其余部位的可以放宽至1cm)G 7 & K ] } &。
4.除设计提升泵外,带坡度的无压水管绝对不能上翻。
5.给水引入管与排水排出管的水平净距离不得小于1s M N f dm。室内给水与排水管道平行Q { v .敷设时w n A M x = 2,两管之间的最小净间距不得小于0.5m;交叉铺设% , N Q v v j 2时,垂直净距不得小于0.15m。s \ s *给水管应铺设在排水管上面,若给水管必须铺设在排水管的下方时,给水管应加套管,其长度不得小于排水管径的3倍。
6.喷淋管尽量选在下方安装,与吊顶间距保持至少100mm。(无吊顶区域貌似尽量走上方好点,因为通常是上喷)
7.各专业水管尽量平行敷设,最多出现两层上下敷设。
8.污排、雨排、废水排水等自然(即重力)排水管线不应上翻,其他管线避让重力管线。
9.给水PP-R管道与其它金属管道平行敷设时,应有一定保护距离,净距离不宜小于100mm,且PP-R管宜在金属管道的内侧。x n O J d
10.水管与桥架层叠铺设时,要放在桥架下方。
11.管线不应该挡门、窗,应避免通过电机盘、配电盘、仪表盘上方。
12.管线外壁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宜小于100mm,管线阀门不宜并列安装,应错开位置,若需并列安装,净距不宜小于200mm。
13.水管与墙(或柱)的间距,见下表:
②:暖通专业
1.一般情况下,保证无压管(通常指冷凝管)的重力坡度,无; y 1压管放在最下方。
2.风管和较大的母线桥架,一般安装在最上方;风管与桥架之间的距离要≥100mm。
3.对于管道的外壁、法兰边缘及s M C 1 ) 2 Z热绝缘层外壁等管路最突出O Q { D L Y的部位,距墙壁或柱边的净距应≥100mm。
4.通常风管顶部距离梁底50-100mm的间距。
5.如遇到空间不足的管廊,可% Q } X C 2 [ S )与设计师沟通,断面尺寸改扁,[ d 3便于提高* ! H y标高。
6.暖通的风管较多时,一般情况下,排烟管应高于其他风管;大风管应高于小风管。两个风管如果只是在局部交叉,可以安装在同一标高,交叉的位置小风管绕大风管。
7.W ; l空调水平干管应高于风\ ( F % q I 2机盘管。
8.冷凝水应考虑坡度,吊顶的实际安装高度通常由冷凝水的最低点决定。
③:电气专业
1.电缆线槽、桥架宜高出地面2.2m以上;线槽和桥架顶部距顶棚或其它障碍物不l U N _ b } c _宜小于 0.3m。
2.电缆桥架U P y \ v应敷设在易燃易爆3 S f v ` H J \气体管和热力管道的下方,当设计无要求时,与管道的最小净距,符合以下要求:
管道类别
3.在吊顶内设置时J G [ ! C,槽盖开9 9 $ n启面应保持80mm的垂直净空(即顶部最小得与梁保证80mm间距),与其他专业之间的距离最好保持在≥100mm。
4.电缆桥架与用电设备交越时,其间的净距不小于0.5m。
5.两组电缆桥架在同一高度平行敷设时,其间净距不小于0.6m,桥架距墙壁或柱边净v p m距&r ^ . 1 1 W P .ge;100mm。
6.电W j M z L缆桥架内侧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0.3m。
7.电缆桥架多层布置, } ,时,控制电缆间不小于0.2m,电力电缆间不小于0.3m,弱电电缆与电力电缆间不小于0.5m,如有屏蔽盖可减少到0.3m,桥架上部距顶棚或其它障碍不小于0.3m。
8.电缆桥架不宜敷设在腐蚀性气体管道和热力管道的上方及腐蚀性液体管道的下方。
9.通信桥架距离其他桥架水平间距至少300mm,垂直距离至少300mm,防止其它桥磁场干扰。
10.桥架上下翻时要放缓坡(即最好不要N s ! ,垂直上下翻),桥架与其他管% @ + : \ . `道平行间距≥100mm。
11.桥架不宜穿楼梯间、空调机房、管井、风井等,遇到后尽量绕行。
12.强电桥架要靠近配电间的位置安装,如果强电桥架与弱电桥架上下安装时,优先考虑强电桥架放在上方。
BIM分包单位管控要求
1、在施工图审核阶段进行建筑建& ] _ ; 6 M [ Z L模工作,一版图下发后一周之内完成建筑建模工作,模型应与一般图一致。X Z U
2、在拿到±0.00以下业主签F G J b b ; F r 6字下发图纸后十五天内将出管道综合支架图,砌筑留洞图及构造柱图;二十天内出车库部分管线综合图交业主方及总包方审核并核实机房反坎高度。
3、m \ f ; $ Y . K i空调主机机房在总包方发9 ^ R a ]出指令后七天内完成建模交业主方及总包方审核。
4、一版图正式签字下) n T发十天之内完成所有板洞预留工^ W ! _作,同时核查井道及机房是否满足y ) , ! J D操作空间;十五天内完成所有基础位置M # K O图交业主方及总包方审核(不含油烟系统)。
5、各层公区在总包方发出指令后七天内完成综合支架图(含铺内主管道,及风机盘管);十二天内完成综合管线及砌筑留洞图;十五天内完成回g 1 _风口及检修口定位交图业主方及总包方审P 7 ]核(公] j q z区综合管线应充分考虑内装标高,检修空间,阀门操作空间等问题)。
6、影院部分应在总包方发出指令后五天内完成综合支架图,十天内完成综合管线及砌筑留洞图交业主方及总包方审核(综合管线应充分考虑内装标高` s 9 ) Y B _,检修空间等问题)。
7、屋面应在总包方发出k 6 v指令后十天内完成管线设备基础图。十五天天内完成综合管W : P线及砌筑留洞图交业主方及总包方审核。
8、铺内应在总包方发出指令后三天内完成构造柱定位图j ( _ ; b ~ W Q,五天内完成管砌筑留洞图,十天内完成管线综合图交业主方及总包方审核。
9、公区装饰天` Z d C 1 & F + *花,管道阀门,综合支架应在模型中F K ) | * z ^ H体现。
10、小市政9 q Z A +应在总包方发出指令后二十天内完成(含综合管线,景k T W w观,标识标牌,挡墙)。
11、BIM单位应具备对管径大小进行调整等深化图纸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对管道路由进行调节7 ! h。
12、BIM单位出图应有专业的图签及封面。每次出图均应存档备份。
管线综_ H ) K W合排布策划的效果要求
1、是在保证满足设计和使用功能n B L C的前提下,管道、管线尽量暗装于管道井、电井内、管廊内、吊顶内。要求明装的尽可能的将管线沿墙、梁q Q g、柱走向敷设,最好是成排、分层敷设布置。从而达到管线多而不乱、排布错落有序、层次分明u \ [ * z、走向合理、管线交叉处置得当、安装美观的要求。
2、是正确、合理设置支、吊架,尽量使用共用支、吊架,保证管道支吊架的规范间距,降低工程成本。
3、是施工管理人员对工程的整体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G @ \特别是分包单位的施工项目严格按照统一的综合排布详图、节点图施工,工序组织合理穿插。
4、是与结A 7 f 3构、装饰% s : X工程进行充分的协调,使预留、预埋及时、准确,避免二次剔凿,避免末端设备与装饰工程出现不协调+ @ G (的问题。
管线综合z L ? E排布的部位管线综合策划的重点是屋面、楼层走廊吊顶和地1 b A , + v v S下室。设备机房(给水、消防泵房、空调机房、变配电室、换热站)、给排水管道井、管廊、吊顶内、卫生间、设备层、强电井、弱电井、空调井等部位重点进行排布策划。
屋面为什么会成为重点,建筑物上部的给水、空调、消防等管道布置在屋面上,以节省室内空间。所以现在很多设计将管道、设备安排在屋面上。所以,在进行屋面管线综合布置时,除管线本身的布置以外,还必须与土建专业进行# 5 B t ( i (协调,以保证管线的支架高度必须满足屋E h b面防水细部构造的泛水高度的规定,屋面设备的基础施工应随结构层施工一同进行施/ ( #工,保证基D # ,础的牢固与泛水高度达到要求。
走廊吊顶内部是管线布置最集中的位置,对楼层走廊吊顶内管线的综合布置不但要合理确定各专业管线的标高、位置,使+ A I A _ 7各专业管线具有合理的空间,同时还应对各专业的施工顺序予以确定,从而使各专业工序交叉施工具有合理的时间。
出图的规范
在讨论出图之前,有一个前提要讨论,就是出哪些图,出什么样的图。图纸是设计院的产品,产品根据所有达到的目的有不同的种类,如方案表现图,工作白图,综] k T合示意图,施工图等。但作为图纸最基本也是最通用的目的是反应设计意图,但是因为展示给设计意图的对象不一样,图纸在表达习惯( L n . U上和要突出表达内容上就是区别。对于国内建筑设计院工作量# G v . # \ \最大,就是盖过施Q p Z $ K工图出图章的&ldquoF u @ y;施工图&rdqq H 0 t P F Puo;,施工单位常称之为“蓝图”。这份图纸的用途主要有三项,核算成本、提交主管部门审查和指导施工。
这里我们讨论能满足核算成本和指导施工的“施工, , % y b A I w图”。核算成本的基础是对构件或设备的精确描述以及数量的正确统计,BIM软件对构件的精确数字化定义对满足这点要求来说有先天优势。指导施工的要求是图纸中构件的定X ? \位和标注要准确明了,位置无冲突j + ?、图面表记清晰,符号容易识别等等。BIM软件的三维表达功能对解决位置无冲突是利f = o , L器,所剩下的问题就只有图面表记方法了。
Revit软件是一个开放性很强的平面,除了一些系统族在不使用API时无法自定义外,普通用户实际上可以通过自己做“族”完成大部分标记的自定义,如机器、风管、风口、水管等的3 $ Y 7 A J @ + t标记方式都可以通过做o R e v ) & Y ; ]“标记族”来实现。用户可以制M , I 7 c O B &定大部分符合“国标制图规范”的标记符号,或符合企业内部图例的标记符号。
在绘制图框的时候,在设置好了比例和长度以后V r \ @ o 3 ` G &,P V : ) - T q i设置好标签根据之前的表格去设置相应系数。在图框绘. K 1 B C V D P制完成后,完成添加好的文字和标签以后,在导入共享参数时,应当选择实例,选择图纸。在标题栏载入进来以后,事先修改项目参# n 6 Q V X r @数。
机电管线综合排布11条原则
为什么搞C - h机电管线综合排布?
1、对建筑物内的机电管线进行最佳排位,最大程度减少管道所占空间,提高天花的吊顶高度。
2、将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预先在设计中解决,有效地避免了机电管线在平面、立面上的交叉和冲突e / K,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节约工程成本。
3、管线的有序排列给工程竣工后的维修和管理带来许多方便。各种工程管线各自具有各自的工艺布置要求,当出现相互交叉挤占同一空间的问题时,应相互协调、布置得, e v q C N V ?当。
2维排布准备工O v R作?
1、熟悉各专业图纸,不仅仅k + O + : y是本专业的,包括其他专业的图纸;
2、处理底图,(将建筑专业修改为8号色,各专业按专业性质分层,分色);
3、将各专业图纸复制至建筑底图上
4、 根U # Z | j p据标高要求,完成各专业管线的标高;
5、根据需要完成剖面图的绘制 ;
6、将完成的各专3 c h业图纸分开,分别出图。
具体排布原则?
1、管线综合应以暖通专业为主,水电专业为辅,因为暖通的风管最大。水暖电如果出现打架、互不相让时,由项目经理进行协调。最后由H I v * E *专人进行汇总,绘制最终的管线综合图纸。
2、 暖通的风管如果不止一根,一般来说,排d z : % 0 ~ x烟管宜高于f w ; 5 o 9 c其他风管;大风管宜高于小风管。两个风管如果只是在局部交叉,可以安装在同一标高,交叉的位置小风管绕大风管。
3、 水管方面,有压管绕无压管。
4、+ \ j ; d = A n空调水平干管宜高于风机盘管。
5、冷凝水应考虑坡度,吊顶的实际安装高度通常由冷凝水的最低点决定。
6、电气专业桥架安装比较自由,可以见缝插针,建议先把空调、给排水的管道J I G \ \ ? s H安排好E Q 8 A H ; .,再考虑桥架的空间。桥架不Z 6 W = { A ) ` d宜安装在水管的正下方。
7、 给排水的管道较多,有条件的情况下建议其单独占一段水平空间,不与空调管道并行。但是高度紧张时这样的想法是7 R _ N ,很难实现的。实在安排不下时,让个O d d T b 5 t别水管穿梁: V A O N } 0。如果穿梁都无法解决吊顶的问题,那只好改系统了,比如_ Q @ I | : Q q S水管全改成竖向系统,不走水平管。
8、从走道进入房间的新风支管如果与梁或者其他管道打架,可以改用软风管,V l - D } A自由弯曲,绕开障碍物。
9、走道吊顶里不能全部摆满,要留出一定的操作空间,便于以后检修。
10、 复杂H # : } & v的工- 0 s = X \程,图纸是画不清楚的,要靠施工单位在现场做综合。
11、公共走道内考虑到安装空间小桥架、母线、喷淋在最上面,风管、水管在下面,遇见打架,电管和水管让通风j * 1 ! ) h * y q管,电管让水管。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注册